洋葱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冷暖气团互相不服 白天立夏晚上“入冬”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16:44:00    

5月5日,迎来立夏节气,标志着春天的结束,预示着夏天将至。8日和9日的气温却让市民感叹“反差太大”。以大同为例,8日最高气温还是22℃,9日便骤降至8℃,不仅如此,忻州市芦芽山景区下起了大雪,积雪有近十厘米厚。
  是什么原因导致气温波动剧烈,出现“一夜返冬”的现象,把本该升温的5月天搅得乱了套?山西真正进入夏季是什么时候?未来的天气趋势如何?5月9日,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山西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正研级高级工程师赵海英和省气候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刘月丽。
  春夏交替时节冷暖空气活动频繁
  赵海英和刘月丽均表示,现在虽已立夏,但气象学上定义的夏季仍未到来。“目前仍然处于春夏之交,气候多变,冷暖空气活动比较频繁,从近10年全省百余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统计结果来看,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观测站每年都有这种气温阶段性冷暖的变化情况,属于正常的天气现象。”
  赵海英说,每年5月是冷暖气团之间“你进我退”的过程,有时天气是被暖气团占据,气温就会升高,有时被冷气团占据,就会有降温的情况,还有的时候就是冷暖气团在相遇时,它们之间出现一个交界面,也就是“锋面”。而锋面是重要的天气系统之一,是分隔冷、暖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之间的狭窄的过渡带。这个过渡带自地面向高空冷气团一侧倾斜。过渡带在近地面的宽度只有几十公里,到高层可达到200公里至400公里。锋的长度一般可有几百公里到几千公里,垂直方向可伸展十多公里。在这一过渡带里除了温度变化比较大之外,还会出现大风、降雨等强对流天气。
  提及此次8日至9日冷空气的过程,赵海英说,除了地面冷锋过境外,全省还受到高空冷涡的影响,冷涡背景下多强对流天气发生,冷空气大风叠加强对流大风,造成的大风降温更为剧烈,尤其是对高海拔地区和我省的北部地区影响更大。
  据了解,冷涡通常是指出现在空中(一般指700百帕高度以上)的冷性低涡,中心冷于四周的涡,其强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强。春夏季节出现在我国华北、东北上空的华北冷涡和东北冷涡天气。以东北冷涡为例,在它形成、发展、持续甚至消退期均可伴随发生暴雨、冰雹、雷暴、短时大风,甚至龙卷等强对流天气。“从云图来看,此次大同和朔州一带正好处于冷涡的控制下,气温下降就比较明显。”赵海英说,以9日10时与8日10时气温对比来看,大同气温下降了17.6℃,朔州下降了16℃。
  采访中,赵海英表示,天气系统复杂多变,温度也受到多种条件的影响,除受冷空气影响外,9日的大同是阴雨天,降水的影响和缺少阳光照射都会使气温更冷,而太原是多云的天气,阳光辐射加热会使气温下降不那么明显。
  未来14天全省仍有两次冷空气过程
  此次冷空气过境后,是否还会有?未来的天气趋势如何?赵海英说:“下周天气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气温将会是一个逐步回升的过程,14日和18日会有两次弱冷空气过境的影响,不过降温幅度较弱,预计在4℃至8℃,体感上不是很明显。这也是正常的天气现象,毕竟气温不能持续升高,人体也难以承受,需要冷暖空气的来回调节。”
  具体的预报为,5月12日,全省晴间多云,但是在南部的麦区预计会有干热风的天气。13日,全省多云,南部局部地区会有阵雨或雷阵雨的天气。14日,全省多云转晴,有4到5级,短时6级或以上的西北风,北中部的气温会有所下降。15日,全省晴到多云,北中部有4至5级、短时6级或以上西北风,南部部分地区有干热风。16日至17日,全省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南部部分地区有干热风。18日至22日,我省多局地性阵雨或雷阵雨天气。
  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昼夜温差大体感冷
  立夏时节气温大幅下降,甚至接近“立冬”气温的现象,在历史的气象记录中是否也有?山西真正进入夏季是什么时候?为何体感会感觉今年更冷?对此,省气候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刘月丽在统计了近10年的相关数据后表示,今年5月以来,我省平均气温为15.6℃,较常年同期偏低1.0℃,与2024年同期持平。平均最高气温为23.5℃,较常年偏低0.3℃,平均最低气温为8.4℃,较常年偏低1.2℃。“总体来说,平均气温偏低,但日较差较累年值却偏大0.9℃,也就是说昼夜温差比月常年偏大,加上今年春季大风天气多,人体体感就较冷。”刘月丽说。
  采访中,刘月丽表示,虽然已立夏,但按照气候季节划分标准,以5天滑动的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22.0℃作为入夏标准,如太原一般是在6月10日左右入夏。现在仍处于春夏交替的阶段,冷空气活动多是这个阶段的气候特点。
  全省有百余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刘月丽统计了近10年的数据,每年5月份都有强降温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大小不一,少则几个站,多则数十站。“这种气温阶段性冷暖变化的情况,属于正常的天气现象。”刘月丽说。

山西晚报记者 杨洲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