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国防灾减灾日 各地各部门广泛开展科普演练活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21:18:00    

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连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部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各地各部门广泛组织发动

北京、辽宁、上海、浙江、安徽、山东、湖北、广东、海南、云南、宁夏、青海等省份举办启动仪式,河北、江西、河南等省份召开新闻发布会,部署落实防灾减灾日和宣传周各项活动。应急管理部结合全国应急管理系统综合减灾工作会议,对做好全国防灾减灾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强调。交通运输部印发公路灾害风险隐患排查行动方案。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各地将急救常识纳入防灾减灾宣传内容。工业和信息化部协调电信运营商,发送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公益短信。中央国家机关社会事务管理协调小组办公室印发通知,组织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和驻京有关单位排查机关单位灾害隐患,集中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教活动。

各类防灾减灾科普宣教有声有色

各地各部门多角度、立体式开展一系列防灾减灾科普宣教活动。

  • 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举办“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知识发布会,普及地震安全知识,介绍防震减灾工作。
  • 应急管理部发布应急科普IP形象,让安全宣传和应急科普更加立体鲜活、生动有趣;会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全民安全公开课》第三季系列节目,围绕汛期防溺水、森林草原防灭火、高楼火灾逃生电梯安全、地铁公交安全等主题宣传应急安全知识。
  • 北京采取“主会场+科学中心会场+安全体验馆公众开放+新闻发布会+线上科普宣传”等方式,开展科普宣教工作。天津开展儿童视角实景探险式科普,将防灾减灾和安全知识融入闯关打卡、实景互动展活动中。
  • 上海发布基层单元公众版自然灾害风险与防灾避险提示地图。
  • 浙江在主题活动现场设置“杭小应”AI智能体验互动区。
  • 安徽将应急救援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黑科技”搬到群众身边。
  • 福建通过福州方言快板、泉州提线木偶戏、莆仙俚歌说唱、客家话情景短剧等载体,向群众生动讲解防灾减灾救灾知识。
  • 江西举办防灾减灾主题电影放映活动。
  • 山东以“看”科普常识、“学”防灾技能、“认”应急物资、“辨”灾害隐患、“观”应急装备、“玩”互动游戏等多种方式,将防灾减灾知识带给市民。
  • 湖南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应”知“应”会有奖问答。
  • 四川公布自然灾害成功避险十大典型案例。
  • 新疆设立移动科普馆,将防灾减灾知识送到千家万户。

一些地区组织开展防灾减灾读书分享会、“政协委员科学讲堂”、权威专家答疑等活动。不少地方引入AI、人形机器人等新技术新装备,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一些防灾减灾教育馆、科技馆开展“馆+校”联动、安全“童”行活动,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

灾害防范应对演练注重实战

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贴近实战,组织开展演练演习,磨合机制、检验队伍,有效提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 湖北聚焦极端强降雨导致“三断”情景下的滑坡、城市内涝防灾避险和救援救灾,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 江苏组织开展地震、台风、洪涝多灾种叠加灾害综合应急演练。
  • 福建举办“闽安-2025”地震应急综合演练,设置36个课目,带动各级开展96个课目训练,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
  • 河南立足防汛实际设置8个特色课目,组织“使命2025-防汛应急综合演练”。
  • 重庆组织开展学校地震应急演练,5000余名师生参与其中。宁夏聚焦“一老一小”、特殊人群及人员密集场所,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 甘肃组织开展“祁连砺锋·2025”抗震救灾实战化演练。

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各地各有关部门将持续聚焦群众身边灾害隐患,组织集中开展灾害风险辨识、巡查排查和整治行动,推动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深入群众、落到基层。

(总台央视记者 唐国荣)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王鹤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