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旅新场景 催生消费新热点
——“五一”假期全省各地旅游市场亮点速写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青海各地以新举措打造旅游新亮点,带动旅游人数和收入双提升。
走进西宁豹街,与“尕豹”来场不期而遇的美好邂逅;漫步结古街头,感受江源玉树藏文化的魅力;来到可鲁克湖畔,领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画卷;游览青海湖,目睹中国最美湖泊的生态之美;自驾“北驾祁连·9号公路”沉浸式体验西部粗犷之美……丰富的旅游业态和体验项目,促进了旅游经济持续平稳增长。
这个“五一”“豹街”再次成为西宁最滚烫的热门打卡地。 走进豹街雪豹IP形象,卡通小雪豹“尕豹儿”的身影以雕塑、3D地画、信号灯等形式全方位出现在街区。 深挖节日内涵,酸辣里脊、土火锅、手工馓子……省级非遗美食和牦牛酸奶、青稞甜醅、手抓羊肉等特色高原美食亮相豹街,全方位呈现高原饮食的多元魅力,为市民和游客带来舌尖上的美食盛宴。 以“北驾祁连·9号公路”自驾游活动为主线,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精心策划沉浸式文旅体验矩阵,推出系列主题展演活动,深度激活文旅市场。 《风云峨堡》实景演艺重现丝路繁华,汉唐服饰、多样表演让游客仿若穿越千年;800平方米的黑牦牛大帐展现祁连民俗文化,游客可体验特色生活、品尝美食;500架无人机编队表演在夜空变幻出祁连特色图案……现代潮流与自然诗意交融,让游客感受独特反差魅力。 正式获批世界地质公园后的坎布拉迎来首个小长假,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景区接待游客较往年同期明显增长。为保障游客拥有优质的游览体验,景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并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地质研学、文化旅游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 假日消费的热度,不仅仅局限于数据,更在于多元的消费体验、与时俱进的消费举措。惠民消费券、景区门票减免促销、旅游直通车等一系列惠民举措的推出,“磁吸”着各地游客“解锁”玩乐新体验。 “周末放松·去趟海东”,海东市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文博场馆等客流集中。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锅庄舞代表队为游客倾情演绎民族文化与自然美景交相辉映的视觉盛宴;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出台门票、就餐、住宿等优惠政策;民和县打造“青藏游,从民和走”话题热度,南垣牡丹园举办歌舞演出,喇家遗址公园打造休闲“花儿”艺术活动;乐都区推出“梨花观赏+民俗体验+农商消费”精品线路,千年河湟文化与现代潮流激情碰撞。 为迎接旅游小高峰,海南藏族自治州再次升级服务配套设施,积极搭建知名旅行社与州各大景区、酒店和乡村旅游接待点的合作平台,全方位宣传推广特色文旅品牌和资源优势。环湖南岸倒淌河旅游景区、黑马河观景点民族服饰体验游项目试点启动,游客通过免费试穿民族服饰,亲身感受各民族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手捧洁白的哈达欢迎您,斟满吉祥的美酒欢迎您……”在一曲曲悠扬动听的迎宾曲中,凭借壮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江源玉树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茶卡盐湖景区全新打造《盐湖奇缘·守护镜灵》互动剧情备受游客青睐,游客佩戴任务手环,边赏景边解锁神秘任务赢取奖励;入选《美丽中国》系列邮票的大柴旦乌素特(水上)雅丹,以水与雅丹交融的奇景,吸引八方游客共赏这处大自然馈赠的独特美景。 茫崖市景区新增水上游玩项目,引入骆驼骑行、共享无人机等内容,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游客打卡。茶卡盐湖景区供图
优化产品供给,强化管理服务,全省各地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以多元供给激发消费潜力、市场活力,实现文旅市场“开门红”,迎来旅游消费新高峰。 据统计,“五一”假期,全省接待游客344.37万人次,同比增长10.2%,旅游总花费14.6亿元,同比增长9%。全省道路运输领域投入营运客车15392辆次,累计完成客运量103.1万人次;铁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68.66万人次。 青海湖景区运营平稳有序,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收入均实现稳步增长。累计接待游客7.87万人次,同比增长8.3%。西北特色美食城、青海湖文创旗舰店、快艇、帆船、豪华游轮、热气球、骑牛骑马、民俗演艺和快闪互动等广受欢迎,消费火爆。 茶卡盐湖景区接待游客80666人次,同比增长2%,实现旅游总消费622.36万元,同比增长79%;随着景区人气飙升,“吃住行游购娱”消费活力充分释放,海西文旅以特色升级、服务优化与文化深耕,从“量”到“质”满足游客深度化、个性化需求,推动文旅市场持续向好。 海东市文旅业态释放强劲活力,民俗体验、生态观光、乡村旅游等成为消费热点,文旅市场迎来“井喷式”增长,全市累计接待游客72.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4亿元。 黄南州接待游客13.79万人次,同比增长12.32%;实现旅游总花费2726.73万元,同比增长15.43%,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与发展潜力。 “五一”假期,青海各地文旅市场活力迸发,迎来首轮旅游热潮。编辑:赵生欣 责编:鲁东 监制:陈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