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赋能,链群跃升,泉州台商投资区产业动能持续迸发。
面对全球产业格局深刻变革,台商区以“前瞻布局、创新突围”的锐气,全面启动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坚持优化存量和拓展增量并举,推动区域工业经济稳中有进、进中提质。今年1—7月,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排名全市第一,展现强劲发展态势;以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两大行动,为工业倍增注入新动能。
“重点工业企业是区域经济韧性的‘底盘’,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更是泉州台商投资区‘产业立区、产业兴区、产业强区’的关键所在,对进一步激发工业企业内生增长力、筑牢经济基本盘具有重要意义。”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主任廖良结明确全区发展方向。他强调,未来五年,台商区将以《泉州市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方案》为引领,以工带贸,重点发展纺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产业链、智能制造产业链、数字包装产业链、智能电网电器产业链等4条重点产业链,为提升贸易能级提供坚实的产品实物支撑。
舒华体育提升健身设备智能体验(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彭燕珍 摄)
创新驱动
走出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擘画倍增蓝图,台商区以“创新驱动、链群协同”为双轮驱动,向现代产业集群目标全力进发,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当前,全区已汇聚一批以舒华体育、华南重工等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企业,为倍增行动筑牢坚实基础。今年以来,新增海川半导体等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9.44%,新增德普乐能源科技等8家省级绿色工厂、旭丰新材料等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达43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达74家,形成了层次分明、衔接有序的企业发展梯队。“我们将坚决贯彻泉州市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部署,深耕智能制造主业,做强产业核心引擎,在推动现代化产业集群加速崛起中,实现产业链规模与效益的双重提升。”台商区管委会副主任郭浪滔表示。
——创新驱动,激活产业新动能。台商区制定出台《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9年)》,建立重点工业企业培育库,设置远、中、近期目标。多点激活,释放全方位倍增引育动力。系统梳理企业技改与创新需求,建立增资扩产项目台账,统筹推进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两个试点工作,推动产业数字化、绿色化、高端化,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做大做强。今年以来,全区重点推动泰维光学、立兴鞋业等17个省级重点技改项目,打造嘉德利电子、中科丰阳、喜多新材料等3个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项目。鼓励休闲体育用品、食品加工、工程机械与纺织专用设备3个细分行业的制造业企业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截至目前,共有17家企业入选试点企业。全年共实施工业投资项目44个,年度计划投资31.1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增资扩产项目20个,年度计划投资14.38亿元,1—7月完成投资8.8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61.5%,技改投资增长6.6%,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链群协同,构建产业新生态。围绕纺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智能制造、数字包装、智能电网电器等四大主导产业,重点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倍增发展,其中纺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被列入2025年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绿色发展造新局,推动舒华体育、科一超纤等8家企业获评2025年度省级绿色工厂,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省级绿色工厂13家,玖龙纸业获评2025年度省级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打造绿色制造领军力量。
舒华体育提升健身设备智能体验(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彭燕珍 摄)
园区建设是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台商区聚焦园区效益、效率、效能,深入开展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目前,智能电网电器产业基地、海峡雕艺产业园等7个市级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项目已建成面积约116.69万平方米,累计招引180家企业,已入驻115家,投产81家。为破解园区配套不足,台商区规划建设杏东片区邻里中心项目,总投资约4亿元,占地面积30亩,总建筑面积约6.7万平方米,预计年底建成投用,将打造“一刻钟”园区配套服务圈,服务周边上百家企业。
——招商引资,培育新增长极。台商区紧盯新兴产业机遇,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致力于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招龙头、补链条。今年以来,成功招引广东凯华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新能源环保高新技术材料产业园项目。
在招商机制上,台商区按照“引进一批、促成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转型一批”要求,实施重点工业企业梯度培育战略,建立重点工业企业培育库。对52家产值5亿元以上的行业头部企业实行领导挂钩、“点对点”精准服务,按照“区级调度协调、部门(乡镇、国企)具体落实”的运行机制,对企业问题实行“实时流转、分级调度、落实反馈”闭环式管理。截至目前,共走访挂钩重点工业企业227家次,收集问题28条,已办结28条,问题办结率100%。
舒华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产品体验,图为舒华智能体育公园。(舒华体育 供图)
舒华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产品体验,图为舒华智能体育公园。(舒华体育 供图)
目前,台商区已形成智能制造引领示范,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工业经济注入新动能。随着“4331”产业集群建设的深入推进,台商区正成为泉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长极,为福建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贡献台商区力量。
院企协同
产学研融合构建产业新生态
台商区将创新深度融入“工业倍增”的每一寸肌理,为倍增注入不竭的核心驱动力。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壮大创新发展主力军。面对重点工业企业倍增发展的迫切需求,积极引导企业拥抱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营销“五新要素”,推动传统产业涅槃升级。
中科丰阳作为国内体育用品行业首家实现金属3D打印产业化的企业,以数字制造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迭代,成为台商区“传统工艺+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缩影。在中科丰阳生产车间,封闭的3D打印舱内均匀铺展的金属粉末上,多束激光按照设计程序快速移动,32个小时可打印出一副鞋模,而传统工艺则需15天以上。
福建泉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数字化管理和远程控制技术,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还为客户提供了更具附加值的解决方案,解决了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质量问题。该公司今年产值同比增长30%,从一家老牌企业蜕变为制砖机械领域的“智能工厂标杆”。公司董事长傅炳煌表示:“未来,我们将不断借助智能化手段,开发新领域产品,进一步贴近市场需求。同时,通过政府引导,与大学院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解决技术难题。”
舒华智能激光切割设备提质增效(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彭燕珍 摄)
在舒华体育生产车间,AGV智能小车与无人叉车往来穿梭,智能化改造让产品质量实现全流程追溯。公司通过排烟系统优化、空压机智能管控、激光打标、数控折弯等新工艺改进,显著降低能耗与焊接成本,提升效率并减少打磨、转序等环节,实现环保与生产双升级,并获评“2025年度省级绿色工厂”。公司创新应用数据管控模型,构建涵盖八大维度的数据监控体系,设定相应警戒目标管理机制,提前开展质量预防管控工作,将潜在的质量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大力推进质量改善提案落地实施,从设计、来料、制程及市场服务等全流程入手,全面提升产品品质。
华南重工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公司研发的电动重型叉车采用高效节能的电池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相比传统燃油叉车能耗大幅降低,满足当前碳达峰及绿色碳排放标准,广受市场青睐。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创新平台,包括“泉州市工业叉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泉州市专家服务站”“福建省创新驱动服务站”“新能源工程机械关键技术及系统研发与产业化研发中心”和“研究生工作站”等。公司与华侨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成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瓶颈,如电动叉车的高效机电液耦合传动节能技术、重载工程机械的高效电液驱动与能量回收系统等。
华南重工研发的电动重型叉车满足当前碳达峰及绿色碳排放标准,广受市场青睐。(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彭燕珍 摄)
——用好大院大所,赋能产业创新发展。台商区积极搭建高能级科研载体,推动“大院大所”为产业发展注入硬核动能。
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充分发挥国家级科研机构创新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委托开发、合作开发、专利技术许可/转让、技术入股等多元化的技术赋能全链条服务,累计合作服务企业超470家,带动新增产值超100亿元。研究所聚焦5G+AI、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围绕纺织机械、工程机械、新材料、智能电网、智能工厂等领域,与精准机械、华南重工、科一超纤、舒华体育、中科丰阳等大批台商区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出智能储纱器、金属3D鞋模等高技术成果并实现工程产业化,有力支撑服务企业智能化转型和重点工业企业倍增。
研究所通过与新松机器人、优必选等企业共建“机器人产业应用创新研究院”、“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应用实训基地”等创新联合体,推动上海特罗机器人等公司在台商区落地注册;与精准机械合作开发“工业大圆机全伺服控制系统”,吸引福州企业加盟融资助力企业衍生精宸电子科技公司。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率先推出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模式,科学布局高价值专利,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新模式,推动院所技术成功走向市场应用。
——创新融资人才服务,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面对企业遇到的市场拓展难题、资金周转困境等挑战,台商区构建政银企担对接机制,常态化举办“政银企担”对接会,畅通融资渠道,积极推动“科技贷”“技改贷”“纾困贷”等政策性金融产品落地见效。优化财政资金扶持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技改项目、研发投入等给予精准奖补。今年上半年,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15场,累计为31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授信28.38亿元,放款4.82亿元,共拨付惠企资金2172.94万元。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台商区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线上+线下”服务模式,优选科技人才,推动技术需求与人才资源精准匹配,累计选任市级及以上科技特派员134人(次)、团队22个,年度服务企业攻克技术难题30余项。累计培育国家地方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星创天地等国家级人才平台3个。鼓励高校与企业通过联合培养项目、建立实习基地等方式联合攻关关键技术,形成创新成果转化闭环。华南重工与华侨大学建设研究生工作站,已有30多位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实践。福州大学在宏实检测设立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已联合培养5名硕士研究生,产生效益约360万元。
精准服务
主动靠前优化营商环境
工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策保障和营商环境优化。台商区全力推进领导挂钩服务重点企业机制,以靠前服务、要素保障、集成服务打造优质生态。
“服务项目是最大的招商,服务企业是最好的招商。”台商区科技经济发展局局长陈阳秋表示,台商区建立领导挂钩服务重点企业机制,专班服务、立接立行、有求必应,用“匠心”和“绣花”功夫,积极落实产业扶持政策,全方位畅通绿色通道,做足要素保障,做好“补链、强链”文章。
精准服务,破解发展难题。台商区创新“一张桌子管前期、二条快腿拼赛道、三级梳理保调度、四方合力建专班、五项流程抓落实”的“12345”项目一线工作法,系统性深化五项流程,进一步强化重大项目实施的协同配合,主动担当,靠前服务,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如利澳纸业反映法拍竞得相关工业用地后,遇到了一系列棘手问题。台商区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下沉项目现场服务指导,并相继召开3场专题协调会议,全程跟踪、多方协调,帮助投资方顺利完成土地报批手续,盘活低效用地80亩,成功实现了项目与资源的“双向拥抱”,项目正式进入建设快车道。
华南重工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彭燕珍 摄)
针对嘉泰鞋业、华南重工等重点工业企业反映的“部分惠企政策解读不够清晰”等问题,组织业务部门现场答疑,并指定专人联系企业进行一对一指导。如针对嘉泰鞋业申报省级对外投资合作转型资金指导需求,区科技经济发展局指定专人跟踪企业申报流程,帮助企业做好申报前期准备工作;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不明确问题,区科技经济发展局联合税务局举办2025年规上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宣讲会暨产学研对接会,共邀请85家高新技术企业,为企业详细解读所得税优惠、研发投入加计扣除、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惠企政策,帮助科创企业精准把握政策红利。
优化环境,提升服务效能。台商区将优化营商环境视为重要改革工程,依托“亲清家园”掌上智慧服务平台,首创惠企奖补掌上领、秒到账,实现政策兑现“不见面、不跑腿、不求人”。建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打造政务“代办超市”,提升企业办事服务体验。积极向上对接,争取更多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助项目业主做好与市级审批部门沟通,缩减审批时间。
冰雪中的努力,是梅花绽放的暖意,台商区将持续完善领导挂钩服务重点工业企业机制,在推动内外贸高质量发展方面,将推动外贸企业积极扩大内销市场,加大跨境电商头部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招引力度,帮助企业开拓金砖国家、中东、中亚、拉美,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
时间是最美的玫瑰,台商区深刻认识到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的战略意义与现实价值,将时间变成努力的尺子,丈量着每一寸的坚持与付出,敢于追梦、久久为功、锐意进取、善作善战,将倍增行动化为新区发展的实景图,让春天播下的种子,结成金秋的累累硕果。
点击图片
查看更多报道
热点推荐● ● ●
来源:泉州通客户端、泉州晚报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游怡冰
通讯员:吴雅超、王小莉
编辑:黄诗艺
二审:江晓媛
三审:刘倩
点亮
和
2025-03-26 03:49:21
2025-03-26 10:46:29
2025-03-25 22:48:29
2025-03-26 10:49:44
2025-03-25 17:47:16
2025-03-26 10:52:35
2025-03-26 10:55:51
2025-03-25 21:58:35
2025-03-25 18:37:39
2025-03-26 00: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