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纵横谈|从“新时尚变好习惯”中读出绣花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08:31:00    

上海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大多数人养成了分类习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将满六年,全市日均分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数量,以及日均清运干垃圾数量,都直观展现出可喜的治理成效。一项18万人次参与的调查显示,96%的市民给上海垃圾分类工作五星好评。(据《解放日报》5月20日报道)

新时尚何以深入人心,成效明显?答案在于一系列立足实际、精准细致的创新举措。比如,针对居民普遍反映投放过程又脏又不方便问题,设置了带有感应设备、可以自动打开的垃圾桶,既解开“扔垃圾怕脏手”的心结,又能让人下意识地想一想这次扔的是什么垃圾。比如,沿街商铺垃圾要从店里拖到马路边等待清运,以前垃圾车什么时候来没有准信,导致垃圾桶游街时间较长,对商铺和周边居民造成困扰。如今,沿街商铺只要查看微信小程序,就能提前15分钟或5个站点知道清运车即将到站,精准控制垃圾桶游街时间。

一项项细致用心的举措,看似小动作,实际是与时俱进、打破常规的改革创新。这不但提升居民积极性、认同感,有效激发人们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和自觉性,也让人对“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有了更具象化的感知。

城市的核心在人,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都与人密切相关。解决好人们衣食住行各方面,是城市管理的价值取向;让人们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是城市管理的重要标尺。随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水涨船高,需求日益分众化、多元化,城市管理更需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

上海有关部门根据居民生活规律的变化,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及时调整垃圾投放点位的开放时间和时长,进一步激励人们的积极性;公布相关信息让垃圾分类去向更透明,使人们意识到“努力没白费”,坚持分类的意愿更强烈……结合城市发展和百姓需求实际,把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深入,是城市管理精细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拿出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坚持将心比心、为民服务的换位思考,以充分的调查研究摸清各方需求,不断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就能在管理与服务、号召与引领之间找到最佳契合点,把“你和我”变成“我们”,把“要我做”变为“一起做”,集聚促进城市发展的正能量。

提高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水平,需要用心用情做好绣花功,在细微处见功夫、见质量、见情怀,方能更好连接每个人的幸福、安放每个人的梦想,共同享有属于我们的美好未来。(周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