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鹏
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浙BA哪家强?乡村篮球挑大梁。赤日炎炎的七月里开张的浙BA,经过近三个星期的鏖战,各区市的11个冠军陆续出炉。
当诸暨、余姚、萧山、富阳等县大队和区小队高歌猛进一路奏凯时,杭州、宁波等城市主城区的豪门纷纷落马,浙江篮球格局与赛前很多人预测的大相径庭。从村镇到县区,再到城市,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径一目了然。
一
诸暨夺得绍兴赛区冠军。郑培庚 摄
诸暨、萧山、富阳等队在浙BA第一阶段表现劲爆。跟主城区临时拼凑起来的球队相比,他们训练有素,作风勇猛,配合默契,明显技高一筹,这符合他们的篮球基因:脱胎于浙江乃至全国乡村篮球的样板——村BA。
篮球之乡诸暨拥有全国最密集的篮球场,14年前曾创造过2199个球场、4416支球队、26460人同时打球的县级市吉尼斯纪录。去年的第二届村BA比赛,有311支球队、4200多村民上场,总共办了780场比赛,2000名在外创业、读书的诸暨人返乡参赛。
萧山楼塔球场边墙壁上一句“巴西足球,楼塔篮球”前几年火遍全网。上世纪90年代初这儿就有村民自发修建标准篮球场,每年夏季镇里办篮球联赛,球场周边车水马龙,人潮如涌。篮球在这里除了是强身健体的体育、娱乐活动,早就成为凝聚乡情、传承家风的载体。
嘉善县的洪溪村,上世纪60年代村民用水泥、木板、渔网自制篮球架,农闲时自发组织比赛。远在1968年,洪溪公社篮球队赴上海与工人球队较量获全胜一战成名,现在是中国小康村篮球赛总决赛永久优先承办地。
富阳常绿镇的老人们至今记得,上世纪50年代独轮车运输队的青年们,穿着草鞋在煤渣地上打球的身影。车前悬挂的篮球随货物颠簸百里,成为劳苦生活的精神图腾。
历史传承在浙BA赛场化作鲜明烙印。西湖区的双浦镇杭富村(现双浦镇)上世纪60年代代表杭州夺得省级农民篮球赛冠军的基因,孕育出今日三代同场竞技的家庭盛景。七年前的夏夜,笔者亲身感受了那儿夏夜露天球场的氛围:年近五十的村长背身单打一气呵成,两队杀得难分难解,村里男女老少把球场围得水泄不通,呐喊助威声震耳欲聋,一副生机勃勃的新农村气象。
临海、缙云、景宁、安吉、开化等地的村BA,名气不如诸暨、萧山、富阳响亮,热度却毫不逊色,他们甚至还探索出篮球赋能乡村的共富路径和多球场少赌场、多活力的乡村治理经验。
二
萧山楼塔球场边墙壁上一句“巴西足球,楼塔篮球”。
跟城市依赖行政资源驱动的模式不同,浙江乡村篮球展现出惊人的自我组织能力。富阳常绿镇8个行政村都有标准篮球场,村里通过篮球赛强调规则、尊重裁判,潜移默化引导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减少乡村管理阻力。篮球在这里不只是简单的体育娱乐活动,还被赋予基层治理赋能器、文化凝聚力引擎和经济引流工具三重角色。
身处这片篮球热土的富阳队,竞技水平自然不俗,这次一举杀进杭州赛区四强,稍稍令人遗憾的是,半决赛他们将与萧山队狭路相逢,而这两队都是首届浙BA的夺冠热门。
浙BA的赛制设计,好像是为乡村篮球大显身手而量身定制。第一阶段的“百县大战”预选赛,让全省90个县(市、区)的球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充分调动了各地的积极性。广泛参与的赛制,让民间篮球高手有一显身手的机会,也让我们领略了篮球武林大会各大门派的不同风采。第二阶段的城市争霸赛,将县级冠军球队和市级联队汇聚一堂,则大大提升了比赛的竞技水平和观赏性。
谢绝CBA、CUBA职业球员,让浙BA真正成为篮球草根的舞台,这也是苏超成功的经验之一。
苏超的城市足球和浙BA的城市篮球,都根植于二、三线城市,活力源泉在于基层的草根精英,浙BA比苏超下沉得更彻底。足球解说员徐阳说,摩洛哥人在海滩和街头踢着最纯粹的足球,而浙江乡村打的是最纯粹的篮球。这跟定位大城市的职业篮球属于不同维度,观众群体都有分野。就像同样骑马,奥运会的马术和职业的速度赛马是两个概念。
浙BA的场上球员是工人、农民、学生、老师、警察、职员、码农、老板、摊贩、鱼塘主,甚至是路人甲,观众里有他们的同学、家人、同事、朋友、顾客。场上场下没有距离,可以热烈互动,真正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球场是大舞台,大家都是观众又都是主角,彼此不需要仰望,到处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氛围。
三
出生在富阳常绿镇的“球三代”、93号章炬。姚颖康 摄
乡村篮球的真正魔力,在于让乡村文明重获话语权。诸暨草塔村1948年“磨石场篮球赛”的古老传统,通过浙BA直播镜头向全国展现——乡音解说夹杂民间俚语,打破城市中心的普通话霸权;草根球员灵动默契的配合,冲击着职业青训的刻板范式。
乡村球场的魔力也在于重构身份认同。过去曾有建筑工人脚踩沾满水泥灰的旧球鞋,眼神灼亮地说:“以前觉得打球是玩,现在肩上扛着整个村。”当香港经商的陈洋一家三口为村赛频繁飞回诸暨,当企业主将夺冠奖金捐给村爱心食堂,体育升华为守护乡土的精神契约。旧祠堂前的球场上,三代同场竞技的场景,不是怀旧符号,而是新乡土理想的萌发。
浙BA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全新范式。当多地比赛门票一票难求,当城市球迷驱车百公里奔赴乡村赛场,当诸暨篮球中心与浦江体育中心取代城市体育馆成为焦点,资源流动的路径被重构。浙BA用八个月超长赛季编织持续热点,让体育热度沉淀为文化基因。
浙BA的赛事设计深谙“地域荣耀感”的催化作用。一方面,球队和比赛是各地展示自己人文、历史、经济、社会风采的窗口,体育、文化、商旅等部门开动脑筋做足文章;另一方面,“浙江金华,中国永康,亚洲横店,世界义乌”的散装式自豪被转化为球队口号,萧山作为杭州“逆子”的戏谑成为球迷谈资,这些颇有张力的地域梗,恰是县域经济发达催生的文化自信。群众用幽默解构竞技,用归属感替代胜负心,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大家在会心一笑中强化对家乡的认同。
四
浙BA官方图。
乡村篮球的击地声曾经在山下湖边、富春江畔回响,夏夜里打谷场上观众的助威声,曾经与蝉鸣蛙叫、稻浪声、机杼声交织成美妙的交响乐。沧桑大半个世纪,这样古朴的场景已渐成美好回忆。浙江的乡村篮球在迭代升级,现在设施完备的灯光球场和室内球馆,跟全省各地的文化礼堂一样,点缀在江南绿水青山间,静似《富春山居图》,动如《清明上河图》。
如今活跃在乡村球场、征战浙BA赛场的球员,多数都有大学文凭。时代变了,打球的人变了,打球的地方也变了,一切都在变好,而一代代人对篮球的热爱没变。浙江篮球名宿郑武说,篮球分很多层次,但热爱程度是一样的。
从苏超的地市足球狂欢到浙BA的乡村篮球盛宴,群众体育正经历一场认知革命:体育的本质不是制造明星,而是编织共鸣;赛场的价值不在胜负,而在联结。浙BA破解了浙江篮球的密码:乡村球场是一片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是一场全民狂欢(农村叫赶集,城里叫庙会),没有门槛但有温度,淡化竞技却激情澎湃。这里每一次传球都是薪火相传,每一次投篮都在描绘未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5-03-26 03:49:21
2025-03-26 10:46:29
2025-03-25 22:48:29
2025-03-26 10:49:44
2025-03-25 17:47:16
2025-03-26 10:52:35
2025-03-26 10:55:51
2025-03-25 21:58:35
2025-03-25 18:37:39
2025-03-26 00:30:19